今天是

18℃/14详情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1-11-23

语文学科看看不难,要学好却很难,高中语文学科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难度实质上就是要获得语文素养的难度。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我以为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包括积累与梳理,整合与建构,交流与表达。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表达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参与当代文化。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我们要从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认识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主体结构与主要功能,把握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方向及其未来的考试评价方向。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新高考和教学改革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其次,重视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素养的体现。课堂虽然离不开“教”,但更要重视学生的“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型为以学为主的课堂学习。注意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管理。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应用教师的课堂管理技巧,激发课堂管理热情,重视课堂管理因素,正确把握课堂活动的内涵、基本方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原则,构建积极有效的课堂,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

第三,要突出语文学科的语言特点。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看,“语言”是基础,也是贯穿四个维度的,无论是“思维”“审美”还是“文化”,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基础。因此,我们的课堂上就要突出语言的学习。我们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讲究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还应该合理地使用教学工具。在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的情景下,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必须考虑学情特点。适当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pad技术、apple tv、投影等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品味、思考与探究等学习过程。但绝不能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用信息技术替代语言的学习,甚至淡化语文味。此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要合乎要求。

第四,课堂上要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要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或者说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重视学习的实践活动。课堂的听说读写必须体现,尤其是读写的体现,写的方面更是不能滑脱。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各种文体的学习中展开。各种文体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基础学习:比如,高中生有必要学习科技说明文,培养筛选、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比如,阅读中外优秀的散文作品,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在个性化地阅读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陶冶精神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比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界的复兴,古诗词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握文体特质,掌握中国传统诗歌在审美鉴赏方面的一些基本要点与技巧。这些我们可能都会重视,但不能忽视了语言的表达,要有写作实践活动。要重视在写作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体现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品位与文化传承的训练活动中。“读写结合”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努力探索教学实施模式、实施原则,提高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实效性。应该看到读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需要做有效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要跟写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重视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高考中也就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第五,重视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的课程曾提出了很多的结构概念,由双基、三维目标、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不断变革,推陈出新。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理念。树立核心素养的理念,有利于我们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语文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发展的征程中,必然重视教师发展,完善和丰富教师自身的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课程的杰出管理者,有先进教育观和正确人生观,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修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会育人,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结合。这样,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说游刃有余,也能应对自如了。

真正重视了这五个方面,应该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五个方面几乎可以写一本专著,我这里是大题小做,没有展开论述,仅供有志者参考去研究。□ 昌化中学 何贤寿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入口nba无弹窗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入口nba无弹窗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江南体育官网入口nba无弹窗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南体育官网入口nba无弹窗 ”,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南体育官网入口nba无弹窗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
Baidu
map